伟大领袖毛泽东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,其中不乏传世之作,例如《七律·长征》、《忆秦娥·娄山关》、《沁园春·长沙》、《蝶恋花·答李淑一》、《浪淘沙·北戴河》以及《卜算子·咏梅》等,这些作品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。智利著名诗人巴勃罗·聂鲁达曾以诗人眼光这样评价毛主席的诗词:“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!”
其中最为人熟知的,莫过于《沁园春·雪》了,这首词几乎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里程碑。作品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,展现了大气磅礴的自然景象和毛主席理想浪漫的情怀,传达了他胸怀壮志的豪情和宏大的理想。
可能你并不知晓,《沁园春·雪》背后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,今天我将为你娓娓道来。为了抵制抄袭,本文中的图片来自网络,且加上了水印,以防止被恶意使用。如有版权问题,欢迎联系我们删除。同时,本文章仅在头条号和百家号发布,其他平台若有转载,均属剽窃。
展开剩余84%1935年10月,红一方面军历经一年的艰难跋涉,终于到达了陕北吴起镇,标志着长征的阶段性胜利。到了1936年10月,随着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相继到达甘肃会宁,伟大的长征才圆满结束。
长征途径15个省,跨越20多座高山,渡过30多条河流,总行程长达2万5千里。由于博古和李德等指挥失误,虽然我们丧失了原有的根据地,付出了大量指战员的生命,但最终保住了革命的火种,使得红军的力量得以保存,并逐步稳定下来,成功转危为安。
尽管长征取得了胜利,但当时的形势依然复杂且严峻。接下来,我将为大家细细分析和讲述当时的处境。
名义上,我们占据着陕北地区,但实际掌握的地盘却极为有限,仅包括安定县、延长县、延川县、安塞县、靖边县和保安县的大部分地区。而这些地方相对封闭,经济基础薄弱,既没有工业,也没有强大的农业支持。
自“九·一八事变”后,日本侵华并占领东北,国家的民族矛盾已经愈发尖锐。然而,蒋中正领导的国民政府却错误地坚持“先安内再攘外”的政策,继续进行“围剿”红军,直到红军被逼到陕北。
1935年夏,张学良被调任西北剿总副司令,代行总司令职权,指挥东北军继续围剿红军。对于内战,张学良本来心存不满,在三次惨败后,他终于同意停战,并与红军方面形成了某种默契。
与此同时,阎锡山这个山西的地方军阀开始对红军的到来感到不安。身处夹缝中的阎锡山必须防备来自东、北、南的多方威胁,甚至形容自己如同在三颗鸡蛋上跳舞,步步为营,任何一颗蛋被踩破都将带来灾难。
红军虽占据了陕北的这片贫瘠土地,但无法在这片贫困的地方生存并壮大,因此急需开辟新的根据地。为了突破这一困局,红军内部展开了多次讨论和战略决策。
根据李德在《中国纪事》中的回忆,陕北新根据地虽大约有三四万平方公里,但除了瓦窑堡,几乎所有大城市和重要村镇都被敌军控制。整个地区的资源非常匮乏,农业几乎是空白,只有少数几处河谷有着适合耕种的土地。总体而言,陕北是中国最贫穷、最落后的地方之一。
为了突破困境,一些红军指挥官提出了多种战略建议。有的建议向西北方向扩展,依托苏联获取军事援助;有的建议前往汉中,伺机通过河南、湖北等地重新回到江西;还有的建议向东渡黄河,进入晋中地区建立根据地,借机抵御日寇。
1935年12月,红军在安定县瓦窑堡召开了扩大会议,全面分析了当前的战略局势,决定通过“发动、团结、组织全中国和全民族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”这一方针,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。
这一策略迅速得到了实践,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红军与东北军、十七路军建立了“统一战线”。既然日本是最大的敌人,红军的下一步战略重点就转向了东进,计划跨过黄河进入山西。
与此同时,阎锡山为了防止红军进入山西,开始了大规模的防御准备。他依托山西的复杂地形,修建了大量的高碉、暗堡和防线,做好了与红军决一死战的准备。
1936年1月,红军发布了东进抗日的命令,东征部队迅速集结。毛主席在东征前,领略了陕北的雪景,情感激荡之下,写下了《沁园春·雪》。这首词原本是为了表达毛主席对北国雪景的赞美,但它的完成几乎没有被外人知晓,只有身边的警卫员知道。
经过艰苦卓绝的东征,红15军团在蓬门战役中取得了胜利,打破了阎锡山的防线。红军一度击败了阎锡山的一支精锐部队,但阎锡山很快意识到,仅靠晋军无法胜过红军,因此他同意让蒋中正派遣中央军入晋。
尽管蒋中正派遣的中央军加入了战斗,但红军在山西的东征依然取得了重大战果,打击了敌人的“围剿”计划,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。
接下来,为了继续与阎锡山合作,红军决定采取“逼蒋抗日、回师西渡”的战略,最终作出撤回陕北的决定。
1945年8月,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复杂局势中,伟人亲自飞赴重庆进行谈判,并为避免内战和争取国家和平,努力推动国共双方达成一致。通过谈判,成功达成了“双十协定”,为国家的和平奠定了基础。
至1945年11月14日,《沁园春·雪》终于在《西方夜谭》副刊上公开发表,引发了轰动效应。毛主席的诗词让整个中国文化界为之一振。蒋中正也通过报纸读到了这首词,虽感到惊讶,但依旧不以为然。为了反击,国民政府还组织了文人模仿填词,但都无法与毛主席的作品相提并论。
在随后的日子里,毛主席虽因国事繁忙较少创作诗词,但他的诗才从未消退,他创作了《浪淘沙·北戴河》、《浣溪沙·和柳亚子先生》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诗篇。
发布于:天津市国内可靠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